大理治理污水合理 保持青山綠水
大理,自古就有原始而樸素的“敬畏自然”、“親近自然”、“保護自然”的歷史文化傳統。這里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景觀,有嫵媚秀麗的高原湖泊,有神奇幽深的龍潭洞穴,有別具一格的田園風光,被譽為是“多元文化與自然和諧共榮的精神家園”。特別是近年來,州委、州人民政府提出“堅持生態優先”的理念,實施節能減排,發展低碳經濟,大力做好青山綠水大文章,一個文明、生態、和諧的新大理正呈現在世人面前。
大理積極籌措資金,建成了洱海西岸和南岸58公里的湖濱帶,開展了大理、洱源、鶴慶、劍川濕地保護行動,恢復建設濕地2100畝。其中,洱源西湖被列為國家級濕地公園。我州還積極創新“兩污”治理的機制和技術,幾年來,建成了寬可容兩張東風卡車并行的截污干渠18公里,截污管網近300公里。在縣市政府所在地,建成3個污水處理廠,投入使用現在比較受到大家歡迎的污水處理設備自清洗過濾器多臺,在集鎮政府所在地建成8項污水處理設施建成44個村落污水處理系統以及7378戶庭院污水處理設施。
多年來,我州強化林業執法和森林資源的保護,大力實施了天然林保護工程、退耕還林工程、綠化造林和全民義務植樹,以及“均山到戶,均股到戶,均利到戶”,還山、還林、還利于民的“林權改革”,有效地保護了森林資源。全州共建成各類自然保護區30個,面積達23萬公頃。全州森林覆蓋率由1994年的48.67%提高到現在的58.21%。
可以說,在節能減排開發新能源的道路上,大理走得積極而穩健。除原有的西洱河等幾大水電站外,如今正建設的有瀾滄江中上游的小灣水電站、功果橋水電站、苗尾水電站和金沙江中游的龍開口水電站。而且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將會大量的將污水進行統一的處理,這樣就會節約大量的水資源,并且保護了大理的水環境,這樣就實現了雙贏的效果。